最近几年,儿童性早熟事件越来越多了,最终,很多家长把凶手定为某些食物。其实,确实有些食物会导致宝宝性早熟,但是,大家潜意识里认为的某几种可致性早熟的食物其实是有冤屈的。那么具体被误认为致性早熟的食物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一一揭晓。 1.用植物“激素”催熟的蔬果。通常人们对植物“激素”的描述就是“催熟”,最典型的是顶花带刺的黄瓜、催熟的热带水果(比如香蕉、芒果)、膨大剂催的西瓜、反季节蔬菜,还有最近媒体报道的无根豆芽等。严格来讲,产生这些效果的应该叫植物生长调节剂,而不是许多媒体说的“激素”。 2.奶粉。近年来,媒体上时不时就要来一个XX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的报道,几乎所有品牌无一幸免。很多家长甚至以为,奶是奶牛分泌的,毫无疑问会有牛的激素。标志性的事件出现在2010年的“圣元性早熟案”,当年卫生部组织了一批专家进行研究,对圣元样品的检测表明,圣元奶粉里的雌激素远没有母乳多,孕酮水平也和普通牛奶、母乳相当。最后包括医生在内的专家组综合判定,当初报告的几个案例都是个案,并不是由奶粉引起的。 3.牛初乳。现在不少家长会给孩子吃营养保健品,牛初乳就是其中一种。相关行业曾在2009年对牛初乳中50种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普通牛奶并无统计学差异。当然也有数据说牛初乳里的激素水平是普通牛奶的5~10倍,但是,相同类型的激素,人奶尤其是人初乳一般高于普通牛奶和牛初乳。如果牛初乳(或牛奶)中的激素可以导致性早熟,那岂不是母乳喂养的孩子个个都要性早熟了? 4.一些动物性食品。最常见的动物食品导致性早熟的典型说法包括避孕药喂养的鳝鱼和水产、打了激素的速生鸡、催肥的猪。鳝鱼喂避孕药或者激素的说法,已谣传了很多年,后来有媒体专门做了一期“求证”专题,结论是根本不可能喂避孕药或者激素,否则鳝鱼会死得很快。而且,鳝鱼小时候是雌性,长大了就变身雄性,不需要任何外源性激素。 5.豆腐、豆浆等豆制品。有的媒体引述专家的话,说豆制品里面含有类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可能导致婴幼儿和儿童性早熟。这话听起来颇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又完全不符合大众“吃了这么多年都没事,怎么可能有害”的逻辑。实际上类雌激素没有雌激素那么强的作用,而且在豆制品中含量很有限。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一些大豆异黄酮保健品喜欢吹嘘神奇功效,要提防它们“暗度陈仓”,偷偷加真激素。 中。 关于被误认为致性早熟的食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不过,即便上述这五类食物不会导致宝宝性早熟,但是家长朋友们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厂家和产品。
详述儿童性早熟的体检项目
爸妈须知:孩子误食避孕药会性早熟
吃人工养殖鱼虾导致婴儿性早熟盘点性早熟原因
(责任编辑:zxwq)